“陶瓷之路”逐渐取代“丝绸之路”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战乱频繁导致“丝绸之路”商业萧条
B. 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逐渐繁荣
C. 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
D. 丝和丝织品在国外已不受欢迎
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始终存在资金短缺的困扰,官僚、商人更乐意将赚得的钱投资于土地,其主要原因除了土地收益高、可靠外还有
A. 资本主义工商业无利可图
B. 资本主义工商业风险大
C. 国家不鼓励投资工商业
D. 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工商业
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 农业生产不受重视
B. 白银大量外流
C. 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D. 市民阶层兴起
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时间最长、范围较广,以致在社会上曾经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不准使用货币”的现象。这主要反映出
A. 国家分裂影响商品流通
B. 秦汉以来就无统一货币
C. 民族融合促进经济交流
D. 南北经济水平差异极大
英国学者简·迪维斯在其所著《欧洲瓷器史》中写道:“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道地的欧洲风格的器皿。……有时欧洲主顾订购的器皿带有盾形纹徽。”这说明中国瓷器
A. 吸收了欧洲瓷器的风格
B. 生产和经营非常灵活
C. 在欧洲市场上非常畅销
D. 影响了欧洲的政治和文化
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作坊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官府奴婢、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以及有一定手艺的自由身份的工匠。可见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
A. 工艺水平不高
B. 效率极其低下
C. 产品与市场无关
D. 不计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