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联合国解决了3个国家的席位继承问题并新增加12国加入联合国。这实际上反映了
A. 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
B. 第三世界力量逐步壮大
C. 战后世界政治体系崩溃
D. 联合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下表反映了俄国各工业部门工人平均工作时长(小时)的变化
| 纺织业 | 造纸和印刷业 | 木材加工 | 机器制造 | 化学部门 |
1913 | 9.4 | 9.2 | 10 | 9.5 | 9.7 |
1926 | 7.4 | 7.4 | 7.3 | 7.3 | 7.4 |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俄国
A. 调整了工业国有化政策
B. 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 工业建设最得较大成就
D. 国民经济比例逐步失调
据学者统计,1690--1709年法国出版的书刊中,平均每10万词,“民族”一词出现4.7次,1750-1769年平均出现22.3次,1770-1789年达到22.5次且经常和“公民”,“自由”等话语同时使用。这反映出,18世纪后期的法国
A. 外部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B. 封建专制统治危机加剧
C. 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D. 海外殖民活动遭受打击
下图为罗马法所涵盖的法律内容
这说明,罗马法
A. 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B. 比较注重法律规范
C. 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 法律体系比较完整
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不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尼克松发表这番言论的背景是
A.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 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已经破产
D. 中、美两国共同受到苏联的威胁
1943年10月,美、苏、英三国开会讨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并计划发表共同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利当时指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排除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会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由此可知,中国
A. 在反侵略战争中提高了国际地位
B. 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战后国际秩序
C. 抗日战争即将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D.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