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礼乐丧葬制

C. 婚娶联姻制

D. 功臣分封制

 

A 【解析】根据材料“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可以看出宗法制的典型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A。从材料中还可以看出,B项礼乐丧葬制、D项功臣分封制是A项嫡长子继承制衍生而出,材料未涉及C项婚娶联姻制的内容。所以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 规范宗教仪式

B. 传承中华传统

C. 禁锢人们思想

D. 阻碍社会进步

 

查看答案

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二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三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深刻的,绝不能像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那样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整编自《苏联兴亡史论》

(1)材料一中的公式蕴含什么深意?该深意在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苏联改革的成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买办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是外国人可以直接影响的一部分中国人。按照相关统计,1872—1913年中国共开办145家新式企业,已知投资人20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地主和官僚,有113人;其次即是买办,有50人。“买办不仅在数量上、投资的规模上极力侧身于近代工商企业,而且获利颇丰。买办的这些活动,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国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的热情,有利于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买办对普通人的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农村通过他们才用上了物美价廉的煤油、洋布和其他棉织品。

——摘编自金普森、易继苍在《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的表现,概括指出其“两重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买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查看答案

全球化进程中,英国的选择影响了世界,也影响了英国自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帝国的领土扩张有所缓和,“自由帝国主义”理论甚嚣尘上。多数英国人认为,自由贸易是英国最大的利益所在,与其保护帝国,不如保护海上通道。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的商品打开门户。

——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二战后,由于其与英联邦的经济联系,对廉价进口食品的依赖,以及不愿接受超国家权威的心态,所以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政府都不加入共同市场(即欧洲经济共同体)。但是英国的经济增长持续落后于其他欧洲大国之后,促使英国政府在1963年寻求加入共同市场。然而英国的请求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因为英国本身及其公认的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导权构成威胁。直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英国才获准加入。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推行“炮舰政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全球化进程中英国的选择”。(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