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期间,许多省份是以宣布独立的形式实现了“和平光复”,如1911年11月5日,在张謇等人推动下,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就以宣布“独立”的形式实现了“和平光复”。这反映了
A. 暴力革命受到极力排斥
B. 封建统治基础已瓦解
C. 革命派的力量不断壮大
D. 革命形势的发展迅速
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其目的是
A. 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
B. 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
C. 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
D. 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
1875年8月,清政府任命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为驻英公使的消息传开后,有人编出一副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士绅提出要开除他的省籍。这表明当时
A. 思想观念阻碍近代化进程
B. 知识阶层民族意识觉醒
C. 清政府外派使节不得人心
D. 国人强烈反对屈辱外交
有史料记载,在1840年之前,西方人不能带军器进入广州,“夷妇”也不许进去,以防“盘聚之渐”。这反映当时清政府
A. 坚持维护广州民众利益
B.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D. 禁止发展中外贸易
明朝弘治十七年(1502年),政府规定“苏(州)、松(江)、常(州)三府阔白棉布以十分为率,六分征本色(棉布),四分征折色(将棉布折合成白银征收)”。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财政出现困难
B. 白银开始了货币化
C. 棉纺织品产量下降
D. 工商经济发展迅速
《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
A.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 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
C. 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唯一原则
D. 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