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从商致富屡见不鲜,但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绅也把获取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和追求豪奢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造成资本严重过剩 B. 腐朽的生活观念分流商业投资资金
C. 经营土地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工商业 D. 国家政策对资金流向起到牵引作用
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B. 商业竞争日益激烈
C.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 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
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
A. 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B. 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
C. 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
D. 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界限
唐代元植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
A. 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B. 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
C. 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
D. 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
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宋真宗时,知滨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据此可知
A. 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
B. 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
C. 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 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