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万历四十六年,范文程归顺后金,“参与帷幄”。天聪三年,后金在范文程的建议下以考试选拔官员。同年,随皇太极伐明,因战功显著,被授予游击世职,不久升任大学士。顺治元年四月,范文程奏请出兵伐明。五月,清军进据北京。范文程向多尔衮建议:“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面对清军初占北京人心惶惶的局面,他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稳定了民心。范文程昼夜操劳,佐理国政,“安抚孑遗,举用废官,搜求隐逸,甄考文献,更定律令,广开言路”,确定赋税制度。顺治九年,复进世职为一等子,授议政大臣,任《太宗实录》总裁官。康熙五年,范文程因病去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文程受到满族统治者重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程的历史作用。
【历史一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40年,随着德国闪击欧洲,日本受到刺激和鼓舞,要乘英法无暇东顾之机,加快南进步伐,扩大战果。1940年,二度上台的近卫文唐制定了《基本国策要纲》,要“建立以皇国为核心,以日满华牢固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确立了夺取东南亚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日本企图利用这里丰富的原料资源,击溃太平洋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进而扩大中国战场之战果。“要纲”的出笼,标志着日本正式将南进政策视为其基本国策,南进战略开始实施。
——摘编自宋凤仙<《20世纪上半期日本南进战略述论》
材料二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初期,获得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暂时胜利。但其后果是灾难性的:日本既无法以南进支持其对华战争,也无法从中国抽身专注于太平洋战场。新的大战使日军的全盘战略陷入被动。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日本制定“南进”计划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的大战使日军的全盘战略陷入被动”的原因?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入关前就建立理藩院管理蒙古事务。后来将漠南、漠北蒙古各部先后编制为若干旗,编旗时在蒙古原有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再予分割,通常为一部多旗。各旗都有固定的地界,旗民不得越界游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蒙古原有“会盟”的传统,编旗之后相邻的旗也形成会盟单位,盟长由皇帝在蒙古诸旗长官中指定,代表朝廷监督各旗。清朝统治者反复宣称“满蒙一体”,大力发展满、蒙贵族的联姻关系,对蒙古王公百般优待,爵同宗室。又广建喇嘛庙,尊崇漠北、漠南蒙古的两大活佛,以适应蒙古百姓崇尚黄教的心理。康熙帝曾得意地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治蒙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治蒙政策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世界贸易发展大事表
从表中提取关于世界贸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白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二程用“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即穷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心性”、“格致”问题为中心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面体系。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的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该做法
A. 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
B. 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文化影响
C. 使得美国资本在当地迅速扩张
D. 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