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初小说《姑妄言》曾写到:“你道这好儿子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是何缘故?但他...

清初小说《姑妄言》曾写到:“你道这好儿子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是何缘故?但他这昆山地方,十户之中有四五家学戏。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 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 经济发展推动观念转变

C. 小说成为文学主要形式

D. 民众需求促进戏曲兴盛

 

B 【解析】从材料“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明显看出这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结合材料提示的时间空间——清代昆山,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B。A明显与史实不符。明清古典小说繁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但与材料不符,故不选C。戏曲兴盛确跟民众需求相关,但也与材料含义脱离,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山先生在国民党一大上说:“至共产主义之实行,并非创自俄国,我国数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已经实行(“圣库制度”),且其功效较俄国尤大。”孙中山对“圣库制度”的认识表明

A. “联俄”未必要全盘学习俄国

B. 俄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C. 共产主义和圣库制度一脉相承

D. 民生主义是对圣库制度的补充

 

查看答案

临时政府新任总理克伦斯基决定继续在协约国阵营里把一战打下去,以一场大规模攻势为俄国作出了选择,攻势的失败,决定了俄国的未来走向。这说明

A. 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二月革命没有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C. 苏俄《和平法令》受到群众拥护

D. 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推动革命发展

 

查看答案

北宋画家黄休复提出绘画的“逸”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得之自然,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第二是“笔简形具”,形神兼备。当时绘画讲求“逸美”观点出现的背景是

A. 儒佛道三者开始融合,影响画家创作

B. 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

C. 大批文人入仕无望,借物言志

D. 市民阶层兴起,影响绘画风格

 

查看答案

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材料反映了

A. 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B. 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科技进步助推商业活动

D. 民间私印动摇统治基础

 

查看答案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 全球化进程加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