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对于宗庙依然恭敬有加,“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这说明战国时期
A. 周天子处于天下共主地位
B. 各国君主仍然维护分封制度
C. 传统的宗法影响依然存在
D. 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势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蒲松龄,字留仙,生于1640年。他生长在一个渐趋败落的地主家庭里。科举受挫,蒲松龄对民间传说故事,极感兴味。他的《聊斋志异》也就是在青年时期开始创作的。
康熙九年至十年,他南下江苏去做幕宾。幕宾生涯使他有机会接触封建官府心脏,熟悉了其中种种内情。在做幕宾期间,他还得以接触了南方一些能歌善舞的青年女性,《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历四十余年之久,贯穿了蒲松龄的大半生。
《聊斋志异》最富现实性和人民性的篇章是那些揭露和控诉封建社会现实的故事;而其中写得最有情趣的是那些人鬼妖狐的爱情故事,讴歌生死不渝的爱情。《聊斋志异》中还有些故事如《崂山道士》、《画皮》等富有寓言意味启人心智。人们读《聊斋志异》则被情节生动和丰富的奇异故事吸引,被引导着去认识社会、理解人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S》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的文学特点。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美国由于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再加上两个大洋又将它与欧亚大陆分开,因此每当世界多事之秋,自然可以隔岸观火,静待其变。于是孤立主义思潮也就应运而生。罗斯福政府审时度势,对自30年代中期频频发生的国际冲突采取了中立政策。
1935年8月2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有效期为6个月的中立法,主要内容是对所有交战国实施武器禁运,授权总统不保护乘坐交战国船只旅行的美国公民。然而不到两个月意大利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美国一方面声明无意实施<非战公约》,另一方面又迫于国际舆论,只得宣布对意大利实施所谓“道义禁运”,呼吁不要再向意大利输出石油、卡车、废钢铁等战略物资。1936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更为严厉的第二个中立法,规定总统有权扩大武器禁运范围,还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1937年5月又通过第三个中立法,增加总统有权对进行内战的国家也实施武器禁运。这样一来每当佛朗哥叛军可以从德国那里取得大量武器时,合法的西班牙政府却无法从美国购得急需的军火。两个多月后全面侵华的日本也能通过种种渠道从美国得到各种军用物资,引起美国社会各阶层的不满。1939年春,欧洲局势急剧恶化,11月罗斯福签署了第四个中立法,取消了向交战国的武器禁运,实行现款自运,虽然并没有将轴心国排除在外,但事实上只有在美国储有大量存款,并拥有强大海军和商船的英国才能真正从中受益。
——摘编自金重远等《世界现当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中立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美国第四个中立法的调整。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唐玄宗后期,边镇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使唐朝的军事形势由原来的“内重外轻”逐渐变成“外重内轻”,这与府兵制度的瓦解密切相关。由于府兵必须自备兵甲衣粮,所以服兵役是一项极其沉重的负担。在均田制推行较好时,农民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这种兵制还能勉强维持。后来均田制解体,农民占有的土地越来越少,生活尚难维持,沉重的兵役就更无力负担了。边将们对待士兵极其残酷,他们为了侵吞士兵携带的财物,强迫士兵白天服苦役,夜间住地牢,折磨致死。到京师进行宿卫的府兵,境况也极差。农民为了逃避兵役,有的向未设军府的州县迁移,有的甚至烫坏手足,到了749年(天宝八年),“折冲府至无兵可交”,因此唐政府不得不下令停止对府兵的征发。
唐玄宗开元年间,无论京师宿卫、边镇戍兵乃至地方武力,已基本上被募兵制所替代。大致来说,士兵的军器、衣粮都由政府发给,长期服兵役,他们是被雇佣的职业兵。当时唐朝的全部兵力约为57万多,而全国的边镇兵员共有49万,马8万匹,精兵猛将都聚集在边镇。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政府废除府兵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募兵制取代府兵制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表中中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其他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明太祖皇帝建立了空前庞大的监察机构,在中央,以都察院代替御史台,设正二品左右都御史,级别与六部尚书齐平,负责监察百官。同时,在六部又分设监察职官,称六科给事中,分别督查本部官员行为。在地方上,按省份将全国划为十三道,每道设监察御史监督地方。同时,中央会不定期派出巡按御史巡视地方,巡按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遇事可直接上奏。此外,明朝特有的厂卫特务机构也有督查官员的职权,锦衣卫持密令可越过刑部直接拘捕官员。
清代,我国古代最完整、最具封建特色的监察成文法《钦定合规》颁行实施,标志着封建行政监察行为被以法典形式固定了下来。为加强对皇族贵戚的监察,清朝设有宗室御史,即宗人府衙门,专门稽查皇族的不法行为。
——摘编自唐文昊《明清封建监察制度研究》
材料二到19世纪,在中小资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又历经三次议会改革,议会监察制度从此在英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模式。
英国议会议员的监察权力包括选举权、立法权、预算权、审计权、质询权、不信任权、弹劾权、纠正权、调查权等权力。议会有权调查政府施政情况,有权调查官员公私生活,以便补救纠正。后来,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议会监察专员署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其职责是受理公民投诉,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履行公务,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英国议会的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只有犯有严重的不法行为时,才由议会两院弹劾免职,其薪金退休金也有立法规定,从统一基金中开支,由于有了这种保障,才有力地保障了其工作的独立性。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议会监察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