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 废除井田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 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 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 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 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 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第42卷)
材料二: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 3. 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生产经营方式?根据材料归纳影响其不稳定的因素?
(2)材料二分析的资本主义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简要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美国政府在1933—1937年间举办了很多公共工程,如:国有公园20万英亩,桥梁7.7万座,机场285座,公路66.4万英里等,这些工程的兴建所体现的罗斯福新政重要举措是( )
A. 金融政策 B. 工业生产政策 C. 农业政策 D. 以工代赈
下表是根据(美)G.H.埃尔德的《大萧条的孩子们》整编。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家庭收入的变化 | ||
社会阶级 | 1929年的收入 | 1933年的收入 |
中产阶级 | $3000 | $1478 |
劳动阶级 | $2780 | $1118 |
A. 政府干预失灵 B. 经济危机深重 C. 农业政策破产 D. 自然灾害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