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

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 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 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 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D 【解析】核心经济区经济基础好,抗击打能力强,这是由于它们的经济结构的多元性,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非常大而非有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很重而非较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庄园经济激化社会矛盾而非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太祖晚年制《皇明祖训》,又规定新天子即位后,“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如亲王不幸为“奸臣”所害,王府官员和护卫军有权“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这些规定

A. 给以后诸王举兵对抗中央提供根据

B. 意在使人知所警惧而不敢轻易犯法

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D. 有利于官员和护卫军保护亲王大臣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

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抽。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

(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1854~1921)严复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成”“扬威”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问题: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01年,清政府为了使部分行政职能与西方接轨,同时也是迫于列强的压力,首先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改设外务部时的谕令说:“从来设官分职,惟在因时制宜。现当重订和约之时,首以邦交为重,一切讲信修睦,尤赖得人而理……总理衙门著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鞠方安《试论清末官制改革(1901~1911)中的文官设置及其特点和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从国家主权、近代化的角度指出清末外交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