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A. 催生了启蒙运动
B. 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
C. 普及了无神论
D. 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下列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最正确的是
A. 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
B. 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C. 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D. 不同的政治理想决定世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极刑之后,拒绝了在朋友帮助下可以获得免刑的机会。他宁愿承受法律惩罚,也不不愿做与法律相抵触的不正义的行为,并认为人们对于他不正义的惩罚是出于无知。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苏格拉底注重道德实践
B. 民主制度存在局限
C. 司法裁决失去了民心
D. 法律维护了社会正义
义理之学和考据之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诠释与流布的两种主要方式。义理之学注重从思想理论角度阐发儒学。考据之学是对传世古文献的整理、考订与研究。乾隆嘉庆年间考据学盛极一时,嘉庆道光之际,义理之学崛起。影响这一学风变化的是
A. 清朝思想控制逐渐放松
B. 清朝社会危机日趋严峻
C. 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 清朝洋务运动的开展
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 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 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 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明太祖晚年制《皇明祖训》,又规定新天子即位后,“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如亲王不幸为“奸臣”所害,王府官员和护卫军有权“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这些规定
A. 给以后诸王举兵对抗中央提供根据
B. 意在使人知所警惧而不敢轻易犯法
C.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D. 有利于官员和护卫军保护亲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