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橫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为纠正哪一方针路线通俗易懂的注解
A. “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据下列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时间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1966—1970 | 1971—1975 | 1976—1980 |
农业 | 7.1 | 11.3 | 17.7 | 10.7 | 9.8 | 10.4 |
工业 | 42.5 | 60.4 | 49.8 | 55.5 | 55.4 | 52.6 |
其中:重工业 | 36.4 | 54.0 | 45.9 | 51.1 | 49.6 | 45.9 |
A. 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 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D. 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有这样——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种婚礼的原因不包括
A. 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B. 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C.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D.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 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 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 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1928年,蒋介石在参加一个国货展览会的开幕式时便曾经宣称:“国民政府是要提倡国货,要振兴实业,要挽回利权,使外国货在中国没有销路,大家都用国货来打倒帝国主义。”为此,国民政府
A. 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 建立中华民国,抵制日货
C. 促使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
D.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