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辛丑条约》的签订
B. 在华投资设厂得到允许
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图是某会刊第一期的首页。该会议
A. 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 顺利完成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任务
C.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把依法治国写进了《共同纲领》
全面抗战爆发激活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经过这场战争洗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场战争因此成为“中国复兴枢纽”。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基础是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工农武装割据
C. 全民族团结抗战
D. 开展土地革命
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参加18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1.47万余人的维和军事人员。这一行动表明我国
A. 主导了联合国维和行动
B. 深化拓展新型区域合作
C.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D.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
A. 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
B. “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
C. 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D. 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