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邹衍曾提出“五德终始”学说,用当时流行的“五行”学说解释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更替,...

邹衍曾提出“五德终始”学说,用当时流行的“五行”学说解释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更替,认为历史是所谓“五德”相继更替、周而复始的循环。《三国演义》开宗明义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

A. 曲解了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

B. 说明了历史按主观意志变化

C. 印证了历史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D. 反映了历史循环论的正确观点

 

A 【解析】材料中的“五德终始”学说和罗贯中的历史观都体现出一种历史循环论,它承认历史按一定秩序变化,但曲解了历史变化的客观规律,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历史按主观意志变化,故B项错误;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基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不断发展和上升的过程,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六记载,“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复以医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材料所述“地主城居”现象

A.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衰落

B. 导致了坊市界限的瓦解

C. 推动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D. 密切了城乡经济的联系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A. 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

B. 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C. 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D. 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查看答案

《世本》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考古发现,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距今约四千多年,证明四、五千年前中原地区水井已存在。可见

A. 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

B. 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

C. 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

D. 《世本》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查看答案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为科学,在于它始终把自己视为一个开放的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并不断根据新的实践经验予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还应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理论,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向前进。

——赵湘江《把社会主义作为科学来看待和研究》

(2)在①和②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

①提炼一个观点,结合20世纪初,列宁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史实加以论证。

②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新时期进行理论探索的史实加以论证。

 

查看答案

材料一明中叶以后,人口增多,消费、生产均随之增加,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对地区性的特产需求的增加,导致这些特产产量上升,这些产品的地区性分工加强,又会导致区域间贸易的兴盛。

晋帮之兴,当远溯明代,明廷为了供应九边军粮,,以盐引(贩盐许可证)为报酬,招募商户运粮到边塞,供应军队。晋商在长城下租田耕种粮食,就地缴纳军粮,省了运费,赚了盐引的厚利。晋商以此为资本,发展起来。

——许倬云《万古江河》

图晋商主要经商路线

(1)结合以上图文材料和所学,分析晋商兴起的原因及其经商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