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提倡抵...

有学者认为,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B. 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为主

C. 强调经世致用,批判祟洋虚无

D. 突出中学地位,否定西学价值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中体西用原则所包含的中国意识是团结爱国者的旗帜,它号召着人们加强民族团结,抵抗侵略,保卫中华,故A项正确;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故B项错误;经世致用学说是明末清初时期提出的,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否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A. 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 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

D. 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

 

查看答案

邹衍曾提出“五德终始”学说,用当时流行的“五行”学说解释历史的变迁和王朝的更替,认为历史是所谓“五德”相继更替、周而复始的循环。《三国演义》开宗明义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

A. 曲解了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

B. 说明了历史按主观意志变化

C. 印证了历史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D. 反映了历史循环论的正确观点

 

查看答案

据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六记载,“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复以医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材料所述“地主城居”现象

A.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衰落

B. 导致了坊市界限的瓦解

C. 推动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D. 密切了城乡经济的联系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A. 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

B. 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C. 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D. 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查看答案

《世本》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考古发现,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一口圆形水井,距今约四千多年,证明四、五千年前中原地区水井已存在。可见

A. 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

B. 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

C. 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

D. 《世本》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