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5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这反映出当时
A. 社会上崇洋之风盛行
B. 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
C. 社会與论受教会控制
D. 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唐大中九年(855年),博学鸿词科考试漏泄题目,为御史所弹劾,礼部侍郎、考试官、监考官均受到处分;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进士25人及第,一时“物议以为滥”,御史陆扆复试举子,查出不合格者十余人。由此可知,唐代
A. 科举制弊端丛生难以为继
B. 御史具有监察科举的职责
C. 统治者分权制衡肃净考风
D. 御史把持选拔人才的大权
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来愈大。这反映出汉代
A. 承继秦制,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
B. 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基础
C. 皇权加强,“国”与“家”同构
D. 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
商王朝的真实性,因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以及殷墟等一系列考古发现而得到证实。商代历史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信史。然而,对于夏王朝的真实性,仍有学者持怀疑态度。下列史料对于夏王朝的存在提供无可质疑的证据是
①齐青铜器叔夷钟铭文记载“溥受天命,伐夏祀,……咸有九州,处禹之堵(土)”
②西周青铜盨,铭文为“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
③《尚书》中记载“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④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关于夏朝的记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③④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乔治·凯南(1904-2005).美国外交家和历史学家,1931年出任美国驻苏代办,期间他对苏联领导人逐渐形成不信任感。1946年2月22日,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出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报,对苏联提出“遏制”战略。他提出,苏联由于地缘政治及意识形态的原因一定会采取与美国对峙的政策,但由于在二战中遭受巨大损失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相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仍处劣势,苏联绝对不会冒险扩张。他认为美国对苏政策应该是:终止合作、教育美国民众了解苏联的真相、防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扩散。而且凯南还特意提到帮助欧洲战后重建工作,培养欧洲的反苏阵营以此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他还精准地预见到社会主义阵营必将分化。美国政府高度重视这封电报,马歇尔和杜鲁门以此为基础一手构造了冷战时的美国外交。
——奥森·斯坦丁《“遏制”之父一乔治,凯南传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乔治·凯南发出“遏制”电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乔治·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