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 注重人伦关系的渗透
B. 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
C.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D. 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
据统计,截止到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
C. 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
D. 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C.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顾颉刚说:“我们决不因为古物是值钱的古董而特别宝贵它,也决不因为史料是帝王家的遗物而特别尊敬它,也决不因为风俗物品和歌谣是小玩意儿而轻蔑它。在我们的眼光里,只见到各个的古物,史料,风俗物品和歌谣都是一件东西,这些东西都有它的来源,都有它的经历,都有它的生存的寿命。”这表明,顾颉刚主张
A. 史料应具有平等性
B. 无差别地使用现有史料
C. 谨慎运用实物史料
D. 根据史料归属确定价值
1879年5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这反映出当时
A. 社会上崇洋之风盛行
B. 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
C. 社会與论受教会控制
D. 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