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以后,江、浙的丝茶,外人直接到江、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以后,江、浙的丝茶,外人直接到江、浙去买,并不经过广州。五口之中,上海日盛一日,而广州则日形衰落。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52年,广州一位叫做米契尔的英国官员报告了中国的情况:“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齐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十分之九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布到最细的紫花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他不无沮丧地说:“我们工厂主只要稍稍思索一下这种制度的令人赞叹的节俭性,以及它与农民其他活路的可以说是巧妙的穿插配合,那么就会一目了然,就较粗的织造品而论,他们是没有任何希望与之竞争的。”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材料三曼彻斯特最初是个富庶的村落,17世纪出现棉纺织业,人口开始增加。18世纪上半期曼彻斯特方圆已达10~15平方英里,有工厂、有市场……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1786年,人们仅看到了一个烟囱,即阿科莱特纱厂的烟囱,15年后,曼彻斯特有50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1820年,曼彻斯特占英国棉纺织生产量的四分之一,1835年,曼彻斯特聚集了棉纺织工业80%的工厂工人,1840年聚集了85%的工厂工人。1790年曼彻斯特有5万居民,1801年有7.5万,1831年增长到18.2万,1871年达35.1万人。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鸦片战争后初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曼彻斯特的发展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英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1)状况:开埠通商,一方面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另一方面小农经济顽强抵制西方工业品;广州区域经济中心地位衰落,上海崛起。 (2)变化:曼彻斯特从传统棉纺织业发展成为英国近代棉纺织业中心;村落发展成为工业城 市;工业革命后工厂和工人数量激增、人口增幅加快。 原因: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3)简评:中英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确立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地位;中国则由排斥到被动卷入世界经济体系,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初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英国曼彻斯特的发展变化。两国的变化均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只不过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逐步确立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地位;而中国是在鸦片战争后被打开国门,由排斥到被动卷入世界经济体系,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1)鸦片战争后初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南京条约》以后,江、浙的丝茶,外人直接到江、浙去买”“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齐去梳棉、纺纱和织布”“五口之中,上海日盛一日,而广州则日形衰落”分析概括得出。 (2)曼彻斯特的发展变化,根据材料中的“1820年,曼彻斯特占英国棉纺织生产量的四分之一,1835年,曼彻斯特聚集了棉纺织工业80%的工厂工人,1840年聚集了85%的工厂工人”“1790年曼彻斯特有5万居民,1801年有7.5万,1831年增长到18.2万,1871年达35.1万人”,可以分析得出成为英国近代棉纺织工业中心、成为工业城市、工厂和工人数量激增人口增幅加快等方面。这种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涉及到的时间信息可知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3)中英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可以根据材料反映的中英两国经济状况的变化,并联系所学工业革命对英国、以及英国打开中国国门后工业革命对中国的间接影响来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发达国家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增长乏力给其福利制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考验。对“经济增长乏力”的正确理解是

A. 国家干预过多,主动性不足

B. 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繁荣

C. 企业成本增加,竞争力降低

D. 增长模式变化,新经济出现

 

查看答案

二战前美国总统竞选中,候选人的品德、魅力是取胜的关键。二战后,该因素的重要性明显下降,选民更多关注候选人对国家财政资金如何分配的许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对苏联威胁的担忧

C. 福利政策已经深入了人心

D. 第三产业不断兴起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艾伦•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一书中说到:“在一个万物奇缺,许多家庭遭受营养不良和无食果腹的社会,政府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消除产品剩余,毁掉牲畜和庄稼的做法在许多年都无法让人理解。”对于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 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B. 稳定市场,刺激产品出口

C. 减耕减产,降低产品价格

D. 防止投机,保障农民权益

 

查看答案

“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材料旨在说明

A. 新政遭到强烈抵制

B. 罗斯福政治手段圆滑

C. 美国贫富差距扩大

D. 改革措施推进缓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