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我国共有2600多万城镇人口被...

从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我国共有2600多万城镇人口被搞精简回乡或下乡,其中包括近2000万职工。其直接因素是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结果

B. 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C. “二五”计划建设的需要

D.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结果

 

B 【解析】1961年,实行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精简职工、城镇人口和压缩建设规模,充实了农村劳动力,故B正确;A不是造成材料现象的直接因素,排除;材料时间“1961年5月”,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1958-1962年,C错误;知青上山下乡是在“文革”期间,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1949—1955年间国家向私营工业企业的油工订货和私营工业企业自产自销情况统计表。表中的比重变化

年份项目

191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加工订货占总产值(%)

11.88

28.83

42.71

56.04

61.84

78.53

81.69

自产自销占总产值(%)

88.12

71.17

57.29

43.96

38.16

21.47

18.31

 

 

A. 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 说明私营企业经营已陷入困境

C. 表明私营企业的发展迎来春天

D. 说明国家对私营工业控制加强

 

查看答案

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实质是

A.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查看答案

1950年中财委在《关于制定1951—1955年度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经济国家计划方针的指示》中指出:五年内禁止在上海再建设大规模的企业。这一指示

A. 适应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

B. 表明上海工矿企业的落后

C. 适应国家经济重心的转移

D. 表明私人资本抵制工业化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52年与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表,它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粮食

棉花

原油

1.6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A. 工农业得到均衡发展

B. 重点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

C. 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

D. 三大改造阻碍了工农业发展

 

查看答案

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水平达到19.7%成为城市化新高峰,其主要原因是

A.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