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中对“莒人灭鄫”的解释是:春秋时,鄫国国君立其外孙为继承人,其外孙是莒国国君之子,《春秋》遂书“莒人灭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 《春秋》记事秉笔直书
C. 王位继承制度混乱
D. 外戚干政影响深远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一次“我个人心目中的中国古代十大帝王”的社会调查活动显示,多数国人对古代帝王的业绩都非常感兴趣,从调查结果显示,秦皇汉武高居榜首。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武帝调军队大战匈奴,派人出使西域,开创了汉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请回答
(1) 应如何客观而全面的看待古代帝王的业绩与贡献?
(2)依据所学知识概述秦始皇的业绩与贡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始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 事变至1939年 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产生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二战后“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体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
史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
(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联吗? 请说明理由。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讲到:中国古时举行考试和监察制度,也有很好的成绩,像满清的御史,唐朝的谏议大夫,都是很好的监察制度……。所有一切的灾难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普遍的又是有系统的贪污。只有用根绝官吏贪污的办法才行。因此,中国的前途“只有革命”。
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民权是新力量,政府是旧机器,我们现在要解决民权问题,便要另造一架新机器,是要分开权和能。人民是要有权的,机器是要有能的。我们防止一切的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建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并评价孙中山有关权力监督的主张。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的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构想。阅读材料,接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指我们经常说的丝绸之路,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图10)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又称南海丝绸之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图11)
图11
材料三 一带一路对外输出产能并给予资金扶持的模式:被很多人类比为 “马歇尔计划” (两者相同点: 都以“走出去”为核心;都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的重点;都重视金融货币上的合作)其实两者有本质区别。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陆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陆上丝绸之路衰落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的不同。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一带一路”构想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