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一般认为,我国牛耕技术的普及是在汉代。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 《战国策》中有“以牛田”的记载 B. 《汉书∙食货志》赵过制作耦犁的记载
C. 东汉时期画像砖上的一牛挽犁 D. 陆龟蒙《耒耜经》记载的曲辕犁
下列关于元朝宣政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宣政院辖地是行省之外的单列行政区划之一
B. 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C. 宣政院是管理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地方官署
D. 主管院事的高级长官称“国师”(或“帝师”)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
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这种中枢机构的设置应在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关于《秦朝疆域图》(局部)灰色部分的叙述, 下列选项中不当的一项是
A. 此地当时被称为“西南夷”
B. 为征服此地秦开凿了灵渠
C. 此地首次归属中央政权版图
D. 秦已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 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表明
A. 当时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B.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 官僚政治制度上下等级森严
D.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孙武和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据传孙武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将军,他所著的《孙子兵法》中,用一系列警句箴言表达自己的军事思想,书中包含了要想打一场战争所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他坚称“战争对国家来说很有意义(兵者,国之大事)”,但通常情况下“止战”才是上佳之策。当战争不可避免时,做好准备和摸清敌情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在搜集情报时需要付出一点代价,如果因此就选择放弃,是非常错误的决定。孙式在书中多次提到,留意细节可以在作战前就取胜,从理论上讲,这样可以将战争的伤亡降至最低。
——西蒙·蒙蒂菲臭里《大人物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子兵法》成书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孙武的观点并加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