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国家管理制度化

B. 从人治到法治

C. 礼仪与政治分离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C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表明官僚政治取得了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礼仪与政治分离;从人治到法治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B项错误。依据所学,大秦帝国时代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D项表述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人。他“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整尽家产”,便立志从医。他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药物,为人治病。他搜集民间验方、秘方,总结临床经验及前代医学理论,为医学和药物学做出重要贡献。他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提倡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其所著《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广为流传。在《千金要方·论大医精诚》中提出医者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千金要方》中将妇人、小儿放在了最前面的重要位置,“先妇人、小儿,而后丈夫、耆老、则是崇本之义也”。

——摘编自金芷君《药王孙思邈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的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孙思邈医德观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思邈从哪些方面推动我国医学的发展。

 

查看答案

【历史一一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2年,为了打破困局,发展农业生产,党和边区政府再次将目光集中在农业互助合作上。毛泽东把土地改革和减租减息称为边区的第一次政革,把发展互助合作组织称为第二次改革。为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边区先后颁布了《保证边区合作社联合社章程》《生产合作社组织办法纲要》等文件,对合作社的选举组织方式、民主运行方式等作了详尽的规定。1943年全边区各种劳动互助组织比过去至少有了四五倍的发展,手工业合作社、运输合作社、以南区合作社为典型的综合性合作社等,都在这一时期迅速建立,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农民自愿参加并实际起作用的。围绕合作社,村民们积极参与乡村社区的各种公共建设,高自立在《合作社联席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到:“现在合作社的业务,除了农业、工业三产、供销、信用、医药外,还办黑板报、冬学、夜校等;办婚丧、修道路、救济移难民等、”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加强了群众之间的社会联系,拓展了群众的公共生活空间,增强了群众的合作、参与和互助意识。

——摘编自王晓荣《陕甘宁边区互助合作运动的社会治理功能论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陕甘宁边区农业互助合作发展进程中呈现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边区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和”“合”二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都曾出现,其中“和”的本义是吹奏类的乐器,引申为声音和谐;而“合”的原意是器皿闭合,引申为两物相合、彼此融洽,“和”“合”两字的最早联用,始见于先秦《国语·郑语》,“和合”思想一方面尊重世间万物殊异的客观现实,甚至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分歧和矛盾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和合”思想强调整合疏解这些差异、分歧和矛盾。泰汉以降,随着以汉民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在实体和精神上的不断生成壮大,“和合”思想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中渐次展开,成为中华文化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成为中华民族化解自然与社会、不同族群、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歧异的根本路径。

——摘自刘金祥《中华传统文化“和合”思想的当下价值》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威斯特伐利亚公会(1643-1648年)承认了罗马帝国统治下为数众多的邦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确立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原则,标志近代国际法产生,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法发展有重大影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民族自决、不干涉内政、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逐步为国际社会接受,成为国际法的原则。

——摘自顾肖荣《国际法的理念和运作》

从路劳秀斯开始,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与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能适用国际法来调整。列强之间的霸权政治和侵略战争使国际法规范的遵守大打折扣。马克思(1818-1883年)在批判资产阶级国家粗暴践踏国际法行径的同时,提出和平原则、道德与正义原则、国际合作原则等一系列国际法原则。

——摘自蔺运珍《马克思恩格所对近代国际法的丰富和发展》

材料二传统国际法认为,承认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针对某些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新中国认为,承认不仅是法律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行为,承认应该是相互承认,不仅仅是单方承认。在承认问题上,新中国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图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以此作为承认和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新中国关于承认的理论和实践,完善了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

——摘自王军敏《新中国外交对国际法的积极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国际法原则提出发展的主要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明新中国对近代以来形成的国际法的基本态度。综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提出的国际法承认的理论及实践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1960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组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协调各国石油政策、控制原油产量和价格、保障石油生产国收益。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了国际能源机构(IEA),展开国际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

A.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分工细密

B. 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和斗争

C.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D. 两极对峙在经济的领域加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