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赫德《中国见闻录》

材料二: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选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全球性,不折不扣的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做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

——拉德哈克瑞西南《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近代前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与影响。

(2)材料二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注: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提到的“全球性”存在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1)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中国资源丰富。 影响: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机会,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 主要方面: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品种种类增多;欧洲开始殖民扩张;冲击了欧洲封建秩序,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分点作答,如照抄原文只得。) (3)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认识: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发达国家拥有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自然经济和资源丰富回答;第二小问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影响。 (2)第一小问依据新航路开辟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以及欧洲开始殖民扩张等角度思考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的信息联系全球化实质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从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票对262票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定。

材料二:1840年义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帝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革职查办。

请回答:

(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

(2)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3)从社会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你如何认识鸦片战争?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呈现的局面是

A. 三足鼎立    B. 局部动荡不安    C. 不结盟运动兴起    D. “一超多强”

 

查看答案

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对应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B.战时同盟解体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国家实力变化

 

查看答案

拉德哈克瑞西南在其《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一文中认为,“全球性,不折不扣的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做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②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

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政治多极化的实现

④全球化巩固了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A. 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B. 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C. 争取在内部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发展

D. 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