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内容 中国 外国 文学 汤显祖 代表作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内容

中国

外国

文学

汤显祖

代表作是《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由于梦中获得的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寻觅,一时感伤而死,也即所谓“慕色而亡”的描写,最后还魂才子佳人结婚皆大欢喜,《牡丹亭》展示了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和浪漫夸张的艺术手法。

莎士比亚(1564-1616),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密欧和朱丽叶一见钟情,他们为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违抗父命,以死殉情。倡导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颂歌。

 

百科全书

《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1773——1786)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由于搜集四库全书时毁灭大量古籍档案,故有学者称为“四库毁书”。

狄德罗(1713-1784)于1751~1772年组织160多位当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编撰了一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这些人被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力量。

科技

李时珍

《本草纲目》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

哈维(1578——1657)1628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这部只有72页的小书是生理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他在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他所发现的血液循环运动的规律及其实验依据。

 

 

——据黄天骥:《论<牡丹亭>的创新精神》等

表2为16~18世纪中外部分文化比较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东西方文学异同点分析(3分) 论述:(1)16世纪东西方文学都出现著名文学家和优秀作品,作品都有自由婚姻和人文追求,对东西方文学和思想都产生了在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同点在于中国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和总结;西方代表了文艺复兴运动成就,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近代化。 中国文学是专制制度下,商品经济极其活跃下思想活跃的反映,故事反映的是中国民众的价值取向,由于封建统治强化,没有促进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莎士比亚的作品,是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在文学领域的反映,体现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要求,推动了西方国家首次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 故社会存在影响东西方文学的差异。(9分) 答案示例二: 论题:社会差异影响科技和思想文化(3分) 论证:(1)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没落,商品经济活跃,思想文化和科技体现了中国社会没有抓住机遇实现社会转型,传统社会没落全方位体现。《牡丹亭》反映了商品经济下思想活跃,但没有促进思想解放;《四库全书》在保存一定传统文献的前提下,意在加强封建统治,还为了加强统治摧残传统文化;《本草纲目》体现了传统科技集大成的特点,缺乏创新,没有实现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型。 (2)西方国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形成,加速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罗密欧与朱丽叶》突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下,人文主义的复兴,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英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代表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到来,宣扬理性和科学,否定专制制度;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奠定了近代医学生物学形成,同时促进了思想解放,加速西方社会转型。 故社会差异影响科技和思想文化。(9分) 附:评分标准  等次 得分 观点 论证 第一等 9——12 论点正确,能辩证认识问题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 第二等 5——8 论点基本正确,认识不够全面 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第三等 0——4 论点不准确,认识模糊 未能结合史实,仅能罗列部分史实 【解析】本题以“16~18世纪中外部分文化”为切入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需结合设问要求“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首先,理解材料信息,可从“东西方文学异同点”“影响差异的原因”等角度确立相应的论题,如“东西方文学异同点分析”、“社会差异影响科技和思想文化”。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可以16世纪中西方新文学为材料,分析16世纪东西方文学的异同及原因、影响;还可从宏观上分析影响东西方文学发展的因素及带来的影响。总之,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或论题;最后要回扣主题,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样的体制运行了三十多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西方经济体制都陷入困境,不得不寻找出路。七十年代的滞胀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以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欧美思想界开始转向,形成新自由主义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个人责任、私人产权、市场制度等价值,表现在经营政策上就是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等政策调整,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也放松市场管制。

——摘编自秋风《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百年纠葛》

材料二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指出:要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1980年4月,他又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各种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两者“都是方法”“都是手段”,当然都可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和影响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邓小平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邓小平提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摘编自魏礼群《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这样的体制”形成的背景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西方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塞缪尔亨廷顿曾说:(两极格局解体后)西方的影响在相对下降;亚洲文明正在扩张其经济、军事和政治权力;伊斯兰世界正在出现人口爆炸,这造成了穆斯林国家及其邻国的不稳定;非西方文明一般正在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 文明之间的均势正在发生变化

B. 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优势不复存在

C. 亚洲国家经济军事影响力加大

D. 伊斯兰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隐患

 

查看答案

恩格斯在1883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恩格斯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A. 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

B. 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C. 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

D. 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查看答案

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对一个自由州的安全实为必要,民众拥有并且佩带枪支的权利不容侵犯。”这一修正案出现的背景是

A. 美国的武装民众为国家独立做出了贡献

B. 美国为了维护各州的独立权力

C. 美国训练民兵为了节约国家的经费开支

D. 为了民众维护自身的基本权利

 

查看答案

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 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C. 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D. 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