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乃是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这一问题有望得以解决的历史契机最早出现于
A. 鸦片战争爆发
B. 洋务运动开始
C. 中华民国成立
D. 新中国诞生
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
A. 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
B. 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
C. 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
D. 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
《国语•鲁语上》说:“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从题干材料中不能够直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 当时正处于周朝统治时期
B. 此时期分封制的作用明显
C.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D. 分封制具备制度性的保障
古代雅典民主实践尽管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是,二者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
A. 民主的实现方式
B. 有限制的选举权利
C. 民主的基本原则
D. 权力的监督形式
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这说明( )
A. 政府对议会的决策有一定影响
B. 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 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 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
《全球通史》中描述:“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
A. 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 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
C. 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 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