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法国尼斯遭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很多无辜群众死伤。不久,德国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世界各国对此纷纷谴责。在如今日益发展的多元化社会中,恐怖主义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隐患。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日渐遭到挑战 B. 世界民族不对等性加剧了局部动荡
C. 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D. 冷战思维深刻影响着欧盟对外政策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 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B. “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 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D.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新亚洲政策,美国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全以遏制“极权政治”的扩张,但不要“发号施令”。同时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同西欧、日本的关系。这表明
A. 资本主义阵营发生了深刻变化
B. 美国通过多边力量遏制苏联
C. 美国顺应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D. 美国亚洲政策出现根本转折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国民皆有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1949年10月,美方享有的此权利在大陆被废止。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 “另起炉灶”
B. “一边倒”
C. 求同存异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有人说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功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这些外交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同的合作 B. 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C. 消除意识形态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D.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大队一级干部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但需经公社任命或批准。80年代初,改由村民直接投票产生村干部。这种转变
A. 增强了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
B. 提高了农村人大代表的地位
C. 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优势
D. 有利于基层民主意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