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需要自信,自信源于自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中,陈独秀认为近代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阶段的突出表现。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指导思想表现出高度自觉和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讲到: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人民日报》(2013年1月29日)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年中国提出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背景,各举一项史实说明“共同发展”是鉴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些教训、“多边贸易体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中国将如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3)针对材料一倡导的“觉悟”与材料二体现的自信,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李悝“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相当于今31市亩),岁收一石半。(指亩产粟1.5石。)”“……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书·农战篇》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他们担心科技革新会带来令人不安的变革。不仅是政府的政策,充足和稳定的技术工人保证了劳动力的来源,这一点对革新也起不到促进作用。当雇主想要提高产量时,会发现雇佣更多的工人比投资技术要节省成本。在短期内,这种战略维持了中国的相对繁荣,并使大部分人口得以就业。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中国没能跟上欧洲人的技术水平,而后者在18世纪中期开始了令人震惊的技术革命。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提炼材料信息分析小农与国家的关系。
(2)材料二中,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两国发展差异转变的主要因素。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稍微差些”的是
A.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 清朝设置军机处
美国学者波默罗伊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中写到:“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为缓释“新贵”的“耿耿于怀”,梭伦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设立五百人会议
D. 限制第四等级权利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②出现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
③清政府与列强开始联合 ④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 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