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约,双方均开放通商口岸,对方军舰可自由驶入;188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巴西签约,互给最惠国待遇而取消协定关税等内容。这表明晚清政府
A. 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意在改变外交屈辱地位
C. 初步具备近代主权国家意识
D. 推动弱势国家走向联合
明朝理学家王艮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这表明王艮的思想
A. 有利于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B. 体现出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
C.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 形成了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
(题文)《唐会要》卷86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这反映了当时
A. 工商市镇开始走向繁荣
B. 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C. 农村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 坊市界限尚未打破
读下表,可以得出汉代
引文 | 出处 |
宁成“乃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 《史记·酷吏列传》 |
梁冀“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西至弘农,东界荥阳,南极鲁阳,北达河淇。包含山薮,远带丘荒,周旋封城,殆将千里。” | 《后汉书·梁冀传》 |
“防兄弟贵盛,奴婢各千人已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 | 《后汉书·马援列传》 |
A. 庄园制经济不断发展
B. 租佃制经营方式出现
C. 均田制逐渐受到破坏
D. 土地私有制渐显端倪
据统计,商代关于祖先神的卜辞有15000多条,而关于帝(天神)的仅有600多条。这反映了商代
A. 宗法制度完全确立
B. 形成敬畏自然的社会风气
C. 人文主义精神浓厚
D. 尚未出现至高无上的王权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代杜佑自幼读书勤奋,经传之外,尤其重视历史典籍的学习。他十八岁开始从政,从县丞起步,后来担任地方刺史、淮南节度使乃至宰相。杜佑虽位极将相,而好学不倦。他认为诸经率多记言,罕存法制,故究心于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得失,意图总结历史上经验教训,以为施政的张本。从766到801年,杜佑历经三十六年著成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的《通典》,成为中国典章制度通史的首创。《通典》凡二百卷,分为九门,杜佑认为“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以食货(财政经济)居首,次为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门又各分子目。杜佑批判颂古非今的思想,强调今胜于昔,指出制度设置与变革,事皆相因,主张一切事情,应该“酌古之要,通今之宜,既弊而思变”。杜佑的历史进化观点,与唐朝发展开阔人们眼界有关,也受唐初史学发展,尤其刘知几的史学评论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归纳杜佑代表作《通典》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杜佑撰写《通典》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