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赫鲁晓夫执政后,制定了以和平共处、和...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赫鲁晓夫执政后,制定了以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为主要内容的对外新战略,即“三和路线”。1955年5月苏联放弃长期坚持的只有先解决德国问题才能签订对奥和约的立场,签订了《奥地利国家条约》,结束四大国对奥的分占和管制。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美,同艾森豪威尔总统举行战后两国首脑首次最高级会晤——戴维营会谈,此后又于1961年同肯尼迪总统举行了维也纳会谈……赫鲁晓夫在苏联火箭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火箭核战略”,认为苏美军事差距已经缩小,要求苏美合作主宰世界。对不愿接受其控制的东欧国家,苏联施加强大的政治、经济压力甚至进行军事干预……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是苏东国家经济、军事合作的场所,同时也是苏联控制东欧国家的工具……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向22个亚非国家提供了38亿多美元的经济援助,力图以此影响受援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加深它们同苏联的关系,并谋求对美国政治上的优势。

——摘编自金学明主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三和路线”的实施情况。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赫鲁晓夫“三和路线”实施的影响。

 

(1)实施:改变西方尖锐对抗的政策,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加紧发展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与美国展开核竞赛,要求苏美合作主宰世界;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和干涉;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渗透扩张,谋求对美国政治上的优势。 (2)影响:缓和了东西方冷战气氛,冲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苏联的长期战略包围,有利于国际和平和苏联经济的发展;但也暴露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并成为造成社会主义阵营分化的思想渊源。 【解析】(1)根据材料“1955年5月苏联放弃长期坚持的只有先解决德国问题才能签订对奥和约的立场,签订了《奥地利国家条约》,结束四大国对奥的分占和管制。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美,同艾森豪威尔总统举行战后两国首脑首次最高级会晤——戴维营会谈,此后又于1961年同肯尼迪总统举行了维也纳会谈”可概括为改变西方尖锐对抗的政策,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根据材料“赫鲁晓夫在苏联火箭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火箭核战略’”可从美苏军备竞赛方面作答;根据材料“对不愿接受其控制的东欧国家,苏联施加强大的政治、经济压力甚至进行军事干预……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是苏东国家经济、军事合作的场所,同时也是苏联控制东欧国家的工具”可概括为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和干涉;根据材料“苏联向22个亚非国家提供了38亿多美元的经济援助,力图以此影响受援国政治发展的方向,加深它们同苏联的关系,并谋求对美国政治上的优势”可概括为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渗透扩张,谋求对美国政治上的优势。 (2)关于赫鲁晓夫“三和路线”实施的影响,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积极(缓和东西方关系、有利于国际和平和苏联经济发展)和局限(大国沙文主义、造成社会主义分化)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三十年度国立中大、武大、浙大、西南联大招生“中外地理”试题(非理工组试题)

(1)四川为中国民族复兴根据地,其故安在?试就地理、地形、物产、人口诸端,分别说明之。

(2)试由广州乘火车赴胪滨(今满洲里市,内蒙古),列举沿途所经重要城邑十处。

(3)日本在贸易经济方面,依赖于美国者甚多,试略述之。

(4)目前在德国控制下欧洲国家有几?试列举其名。

——徐咏平编著《到大学之路》

提取材料中任意两条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平等关系秩序。然而这一新的国家秩序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形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序”。西方将暴力强权贯注到条约形式之中,用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的条约制度,不断将更多的国家纳入新的“世界国际秩序”之中。18世纪末英国商人和政府开始谋划与中国建立条约关系;1816年带着“将公司贸易建立于安全、稳固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使命来到中国的英国代表阿美士德却连嘉庆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送回。此时英帝国开始放弃长期实行的和平协商方式,用武力与中国建立条约制度的舆论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普遍形成。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将中国纳入“世界国际秩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做出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1872年湖北织布局开工生产。1894--1898年,续设纺纱、缫丝、制麻三局,与织布局合称“湖北纺织四局”,亦称“纱麻丝布四局”,1902年租给粤商应昌公司经营。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B. 洋务企业开始近代化转型

C.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D. 政治改良运动较为顺利

 

查看答案

陈独秀指出:“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的核心应当是

A. 结束专制,实行民主

B. 人格自由,个性独立

C. 信仰自由,宗教宽容

D. 男女平等,发展产业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国

A. 经济政策需要调整

B. 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险

C. 宗教观念受到冲击

D. 科技进步拉动了民众消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