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A.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 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1950年,英国政府认为,承认新中国虽不是保护英国在华利益的“灵丹妙药”,但至少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且,“如果不与这个政府建立关系,我们就不能对它将来的发展施加影响”。当时英国的对华认识
A.反映出中英双方的战争危机消失
B.反映出新中国不承认旧的中英关系
C.没有预料到新中国会倒向苏联一边
D.与美国的对华政策高度一致
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
A. 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
B. 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
C. 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
D. 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
蒋经国在《抗日御侮》中写道:“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绥两省,牵制日军约达四个师团兵力,并使平汉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尔后的武汉会战协力甚大。”蒋经国在这里表明的是
A. 国民党正面战场阻止了日寇进攻
B. 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密切合作抗日
C. 百团大战在战略上有力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争
D. 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1938年5月中共中央指示长江局:立即成立鄂豫皖省委,领导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浦信公路以南的广大地区的工作,以武装民众准备发动游击战战争为中心任务,有计划地建立几个基干游击队和游击区。这一指示
A. 有助于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 B.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 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D. 导致华北抗战态势发生扭转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 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 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