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
A. 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B. 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C. 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D. 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晚明时期,盛行文人士大夫与陶工合作制作茶壶的风气,不仅要在壶身刻诗铭句,还要刻上文人名款和匠人名款。这一风气反映出当时
A. 瓷器制作技术的高超
B. 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
C. 传统等级观念的突破
D. 市民文化居主导地位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叙述,既有历史事实,又有历史解释的是
A. (北宋)司马光:“作青苗、免役、市易、赊贷等法,以聚敛相尚,以苛刻相驱。”
B. (北宋)苏轼:“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
C. (南宋)范冲:“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
D. (近代)梁启超:“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
汉代的铁农具在我国东北、西北均有大量出土,陕西还有成批成组的铁农具出土,其种类有耕具、起土器、中耕器和收割器等,式样多,规格统-一.这反映了汉代
A. 官营手工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B. 农具生产的标准化和系列化
C. 铁犁牛耕技术开始普遍推广
D. 农具种类式样走向完备成熟
孔子创办私学;论性,主张“性相近”;论政,把“举贤才”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这表明孔子
A. 具有改革社会现实的思想诉求
B. 否定职官世袭制度
C. 将“仁”作为理想的道德标准
D. 反对贵族等级制度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6世纪末,中国本土有识之士与一些来华的传教士结交,徐光启是其典型代表。徐光启一生涉及数学、农学和天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编纂《泰西水法》,整理农学,汇编成《农政全书》。他将西方科学通过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发现客观规律的逻辑推理方式概括为“由数达理””他不满足仅仅对事物表面现象进行经验性观察,试图发现事物的“所以然之故”。他在编纂《崇祯历书》时说;“每交食时夕臣曾题请身往测候,必得其真时刻。”他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吴斗庆《徐光启与近代中西科学思想对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徐光启传播西学的国际和国内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