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浙江慈溪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的发掘,使人们得以进一步认识“夺得千峰翠色来”名句所赞美...

浙江慈溪唐五代秘色瓷窑址的发掘,使人们得以进一步认识“夺得千峰翠色来”名句所赞美的一类瓷器,有学者认为秘色瓷是当时这类瓷器的上佳之品。这类瓷器是

A. 青瓷

B. 青花瓷

C. 白瓷

D. 釉下彩绘瓷

 

A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赞誉越窑秘色青瓷的著名诗句,故A符合题意,C项白瓷,排除;青花瓷在元代才逐渐成熟,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B不正确;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故D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周秦至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都城商业最繁荣。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这一变化说明

A. 商业中心依赖政治中心

B. 商业布局呈现扩展之势

C. 商业发展受制封建政权

D. 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趋势

 

查看答案

有史家描述:西汉时“经商为富的,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商人谋求政治地位

B.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 农民地位比商人高

D. 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终养”是指古人辞官奉养父母至祖父母寿终。据载,乾隆年间谕令,既不迎养、又不呈请终养年迈父母的官员,定以处分。该谕令所蕴含的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  )

A. 分封制度    B. 宗法制度    C. 郡县制度    D. 选官制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2年英国政府制订了“吉尔伯特法”,规定:准许教区救济壮健的贫民而不强迫其进入济贫院,还要求济贫院管理人员为贫民在农场里找工作,如工资不够维生,就应该从济贫税里抽取补贴。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管理员不再是无薪俸的义务工作者,而由纳税人选举产生,领取工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济贫法案针对济贫对象出现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德国的俾斯麦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规定:围绕着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方面的风险设置保险项目,并用以保障劳动者在遭遇这些事件时的基本生活;劳动者享有的劳动保险待遇水平与缴纳劳动保险费的多少和个人收入情况相联系;雇主与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劳动保险费形成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劳动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遭遇保险事件时,享受相应的劳动保险待遇,劳动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之间调剂使用。

——摘编自《俾斯麦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2)依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意义。

材料三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之中。日益增多的福利支出使许多西方国家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充裕的财政福利使一部分人只想索取不想奉献,违背了追求社会公平的初衷,导致了生产率的下降;沉重的福利负担使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竞争能力下降,也导致社会失业率居高不下。

——摘编自史柏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3)依据材料三,概括西方福利制度产生的弊端。

(4)综上,谈谈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他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

——摘编自《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主要主张,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

材料二黄宗羲将天下与君主分开,提出“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认为君主应当是社会之公仆,应当为天下民众服务谋利。

——摘编自杨韬《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

(2)依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有哪些?

(3)综上,谈谈你对孟子和黄宗羲思想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