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上层传统的服饰布料以丝质、印花棉织品为主,且颜色从蓝色到土褐色。代表社会地位的高低。17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占进口总额的60%-70%;又由于毛纺织业主利用议会实行管制政策,“这些织物的需要已对任何能够仿照的人提供了成功和发财的机会”。于是到了18世纪,大众消费市场出现,普通民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色彩图案漂亮的服饰。哪怕是“所有卑微的人也可如寄宿学校的富家子弟一样都可以穿上棉布和亚麻布衣服”。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等
材料二明中叶后期,江南地区逐渐开始追求罗绮绸维等高级品。至清中叶日常衣料如木棉与麻布等,皆已成了人们不屑用的衣料,人们喜好穿的是绸、纱、锻等高级的绢织品,而冬季崇尚穿着的是狐或貂等高级的皮毛衣料。在衣服的样式上也花样百出,就连帽子与鞋履都追求时髦。当然价格也不菲。这种奢侈消费不但使得社会上对手工艺制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工艺技术有所改良。而且也造成官营手工业与匠籍制度的解体,手工业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摘编自巫仁恕《明清江南女性的消费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明清中国服饰消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服饰消费相比,近代中国服饰消费的新趋势。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这反映了( )
A.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B. 发展中国家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 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 发达国家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更加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孟德尔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从事研究工作,在培育豌豆时偶然发现了遗传定律,他以此否定进化论,认为基因特征从其亲代就有而非后天获得,进而提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并且永恒不变。这说明
A. 实验方法成为神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B. 神学研究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C. 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和宗教神学的斗争
D. 神学成果可以弥补自然科学的缺陷
以下是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分布统计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欧洲 | 南、北美洲 | 亚洲 | 非洲 | 大洋洲 | 跨地区 |
39个 | 40个 | 6个 | 8个 | 1个 | 7个 |
A. 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B. 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C. 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D.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访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 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 B. 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苏无望 D. 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
“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
A. 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 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 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
D. 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