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 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 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 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 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
A. 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
B. 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
C. 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
D. 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B.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C.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七科谪”,是指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和入赘的女婿。汉武帝认为这七种人重利轻生,故战斗力很强,于是要求其入伍参战。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 激化阶级矛盾
B. 削弱军队实力
C. 打压商人群体
D. 促进经济进步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 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 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 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西汉初年,曹参向学者盖公请教治民之道,盖公日:“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曹参采纳此说,治理地方很有成效。后来曹参担任丞相,把这一方针推行于全国。采用这种治国方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 平息战争,稳定社会秩序
B. 久经战乱,社会经济凋敝
C. 郡国并行,地方势力强大
D. 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