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

A. 马恩河战役    B. 凡尔登战役    C. 日德兰海战    D. 索姆河战役

 

D 【解析】索姆河战役属于陆战,索姆河战役中还首次使用了坦克,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马恩河战役不是是陆战的巨大转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日德兰海战不是陆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图中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 20世纪初的世界已连成一个整体

B. 20世纪初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C. 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D. 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查看答案

关于一战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有人认为是民族主义泛滥而造成,而主流的观点认为是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的结果。1914年以前,“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最为激烈的国家是

A. 英国和美国    B. 法国和德国    C. 英国和德国    D. 美国和日本

 

查看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学,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基本上是多元并举,这是中国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治国主张;当时中国思想界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开放互融的态势;并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新的表现。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中国近代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幅图片

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亿3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

材料三发起中国近代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发起了近代化运动。

(1)材料一反映出了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三企业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该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特点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该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