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位晚清在华的美国传教士在提到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

一位晚清在华的美国传教士在提到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此制度是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世官制

 

C 【解析】材料“设考试以取人才”“为学优则仕之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故C项正确;A项是以品行为标准的;B项是以门第的高低为标准;D项是以血缘为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A. 秦始皇非常勤政

B. 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 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 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查看答案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影响今天中国人这种观念行为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禅让制

 

查看答案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材料二:(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于什么事件之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该学者所说的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3)根据所学,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什么?其运用在交通领域的表现是什么?

(4)材料三中图的广泛使用有什么影响?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两个发明。

(5)试概括材料一、三事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  

    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    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 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B.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 在欧美各国家间同时进行    D. 发明创造来源于技师

 

查看答案

这一时期,电力、电器、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里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 传统工业逐渐退出社会

B. 轻纺工业日趋减少生产

C. 重化工业日益占据主导

D. 工业发展渐趋依赖科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