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含义

时段

人民统治

与专制君主制相反的制度

民选领袖

君主

1864—1894

12

323

7

5

1895—1900

149

640

102

7

1901—1908

391

1210

39

0

1909—1914

76

490

16

0

 

 

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任意选取两个时间段,结合所学,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任意选取两个时段进行解读。)

 

1864—1894年间,民主一词不断出现,含义较多,主要指向民主政体,但总体数量不多,增长缓慢,人们对民主问题不大关注(或民主观念尚未被接受)。这与西方思想刚刚传入,“师夷长技”主要侧重学习军事和工业技术,及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早期维新派出现有关。 1895—1900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迅速增加,出现第一个高峰,其含义主要是人民权利、民主政体和民选领袖,表明人们较为关注民主问题(或民主观念逐渐被接受),但对民主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这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派宣传君主立宪的思想,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有关。 1901—1908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第二个高峰,其含义集中在人民权利和民主政体,“民之主”的传统观念已被放弃,表明人们极其关注民主问题。这与清末预备立宪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蒙思想宣传有关。 1909—1914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明显下降,并出现较大起伏,人们对民主政体的关注远超过人民权利。这与民主政体初建,北洋军阀操纵政权、民主有名无实的政局有关。也与这一时期共和思想广泛传播,“共和”一词在使用频率上压倒“民主”有关。 对民主问题关注程度和民主内涵的变化体现了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民主制度的艰辛探索,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艰难。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依据材料可知,本题要探讨的问题是:近代民主观念发展变化趋势。依据材料,民主观念的发展趋势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864-1894年间;1895—1900年间;1901—1908年间;1909—1914年间。四个时间段中任意选择两个时间段进行论证。首先根据材料内容,对四个阶段的发展趋势给予判断,然后从相应时代背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证其变化趋势的原因。从答题规范性上来说,小论文题观点要开门见山地明确提出,论证过程要史论结合,史实与观点要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切忌简单罗列史实,结尾对观点进行总结升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下列是一组有关建筑的材料。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如图),目前遗迹尚存的就有酒神剧场和埃庇道鲁斯剧场等。雅典露天剧场依山修建,一层层看台一般可以坐一万多名观众,多的可以坐四万多名观众,底层看台前面铺成的一大块平面是演员的表演地。表演场砖的后面有供演员化装和贮藏道具等什物用的房屋。雅典人造的这种露天剧场充分利用了声学和光学原理。场地虽大,可是坐在剧场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和听到演员的表演。伯利克里改革时期鼓励公民观看戏剧并发放“观剧津贴”。

(1)根据材料一说明国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材料二下图中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和挑战?

材料三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图)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但首相和议员需从下议院进入自己的席位,普通公民也可在旁听席观看议会进程。丘吉尔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

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考虑。”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内容。

材料四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首脑怀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这是一项很严重的行为,需要多数众议院议员提出弹劾,三分之二参议院议员同意后才能加以定罪并予罢免。在美国历史上虽然只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的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里斯”之剑。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冷战”结束后,有关世纪之交世界局势及格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美苏争霸主导世界局势

B. 美国试图独霸世界,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C. 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D. 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B.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D. 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二战后西欧

A. 接受马歇尔计划

B. 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签署《关税贸易总协定》

D. 成立欧洲共同体

 

查看答案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认为

A. 中国已成超级大国

B. 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

C. 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D. 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