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它反映的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 建设经验缺乏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国际形势紧张
D. “左”倾错误泛滥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人民日报》根据《决议》精神发表了“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到11月,就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这一运动
A.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 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A.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 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 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D. 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