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l952--1977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数据表明当时中国
A.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B. 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基本完成
C. 贯彻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
D. 三大产业间的比例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1935年9月,党中央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保卫陕北苏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这次会议
A. 表明党中央探索到正确革命道路
B. 说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
C. 反映出党坚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894年,华盛纺织总厂投产之后,李鸿章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A. 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 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
C. 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
D. 满足帝国主义通过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李釜源撰《地图综要》(研究明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内卷:“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据此准确反映的是
A.“苏湖熟,天下足”逐渐演变为“湖广熟,天下足”
B.江浙农村转种棉花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湖广输入
C.湖广地区在明代成为全国粮食重要产区
D.经济重心转移湖广地区超过吴越
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
A. 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B. 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
C. 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 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 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 强化政治等级制度
C. 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不利于工商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