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2000余万灾民逃荒。郑观应在上海募捐的同时提出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主张,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据材料可知
A. 当时中国社会备荒机制不健全
B. 郑观应最早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 清政府救灾与防灾措施较完备
D. 清政府借鉴西方慈善文化并已施行
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
A. 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 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
C. 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 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
(题文)当代许多学者认为唐代女性着装都很“开放”,但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高祖武德到太宗贞观年间,女性多穿“羃”,“全身障蔽,不欲路途窥之”。到武则天执政后,“帷帽大行,羃渐息”,到中宗即位后,再也看不到穿戴羃的了。这说明
A. 史料记载往往违背历史真实
B. 学者们的观点大多偏颇无据
C. 历史的真实性需要史料论证
D. 唐代女性的着装实无法考证
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这种“礼制”
A. 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
B. 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
C. 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
D. 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
《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胡适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杜威,1917年回国受聘北京大学教授。他一生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等几个方面,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19犯年胡适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创办《独立评论》,先后为其撰写1309篇文章。1938-1942年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其后旅居纽约从事学术研究。1946年回到北平,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2月24日胡适碎发心脏病逝世于台北,获蒋介石祭吊亲书挽联哀荣:“新文化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新思想的师表”。其后蒋日记中写道:“闻胡适心脏病暴卒,对革命事业确实去除了一个障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学术成就卓著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蒋介石对胡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