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学家阿基拉·艾里依在《20世纪史》中写到:如果说,20世纪为下一个世纪留下某些遗产的话,国际主义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判断“国际主义”是
A. 美国凭借实力控制世界
B. 冷战后世界的紧张动荡
C. 国际间的合作日趋密切
D. 多极格局下的大国竞争
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 中日建交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美关系正常化
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1963年时,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2%;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4%—17%。上述变化反映了
A. 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
B. 东西方关系逐步缓和
C.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
D. 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结果年收入100万美元的巨富,收入增加134%。年收入4000美元的工人,收入增加5.6%,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有所下降。这一措施旨在
A. 清除社会中的贫富差距
B. 实践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 应对经济“滞胀”的问题
D. 促进经济繁荣争霸全球
1949年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改善和发展不发达地区”的“第四点计划”。计划出台后,美国在中东石油开采额中所占比例由1939年的13.1%上升到1956年的65%,而英国则由1939年的80%下降到1956年的30%。这表明该计划实质是
A. 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B. 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C. 蚕食老殖民帝国的势力范围
D. 确立了石油美元的世界地位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