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丘吉尔演说道:“在远离俄国边界、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里,共产党第五纵队已经建立。它绝对服从来自共产主义中心的指令,完全协调地工作着。”丘吉尔的这一演说
A. 是朝鲜战争的前奏
B. 目的是终结反法西斯同盟
C. 宣扬了对苏联冷战
D.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西德《基本法》要求在自由的自决中实现德国的统一。东德虽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要求实现德国统一,但它后来认为“统一是不现实的”。出现“统一是不现实的”的根源在于
A. 两极格局导致欧洲的分裂
B. 美苏冷战对峙的格局
C. 东、西德国经济上的差异
D. 德意志民族成分一
1917年3月2日,沙皇退位,传位给其兄弟米海伊尔,但后者不接受王位,俄国出现了恩格斯所说的皇冠落地无人捡拾的局面。这主要表明俄国
A. 沙皇专制统治已经穷途末路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C. 布尔什维克党做了充分宣传
D. 二月革命是一战刺激的产物
欧文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新和谐公社”,吸引了国内许多著名学者或专家,连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威廉·麦克留尔、经济学家和博物学家约西亚·华伦等人也纷纷前来,热情参与“新和谐公社”的建设。以至于除赞成者对之大加赞扬外,连反对者也连声感叹。据此可知
A. “新和谐公社”符合社会现实
B. 人们对民主、平等充满渴望
C. 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已暴露
D. 空想社会主义得到广泛支持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范文澜对孔子的民族关系思想曾做过精辟论述:“孔子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左传》定公十年)。裔指夏以外的地,夷指华以外的人,区分很明显,中国、夏、华三个名称,最基本的涵义还是在于文化。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被称为蛮、夷、戎、狄。”
——范文澜《中国建史简编》(修订本) 第一编
材料二 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加之最高统治者为满人……雍正帝有言:“夫我朝既仰承天命,为中外生民之主,则所以蒙抚绥爱育者,何得以华夷而有殊视? 而中外臣民既贡奉我朝以为君,则所以归诚效顺、尽臣民之道者,万不得以华夷而有异心。”(《东华录》雍正七年九月癸未上谕),“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大义觉迷录》卷一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民族关系思想并说明其依据。
(2) 归纳材料二中的雍正帝的民族关系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5年10月5日~16日,德、比、法、英、意、波、捷等七国代表在瑞士小城洛迦诺召开会议。12月1日,《洛迦诺公约》的各项文件在伦敦正式签字。其主要内容是:
(1) 根据《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条约》,德法、德比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双方不得彼此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诉诸战争;彼此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方法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凡尔赛条约关于莱茵非军事区的规定应得到遵守,道威斯计划仍然有效。
(2) 根据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的仲裁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对今后发生的一切争端,如不能通过正常的外交方式和平解决时,应提交仲裁法庭和国际常设法院解决。但在德波,德捷条约中未对它们之间的边界规定任何保证的办法。
(3) 根据法波、法捷相互保证条約,规定如缔约国一方受到德国侵略,彼此立即给予援助和支持。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迦诺会议召开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洛迦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