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是1947年发行的关于一位东北松花江畔的青年逃离东北,最终参加义勇军,并抗击日寇的电影。该电影一经放映就获得了社会的好评。这一现象说明
A. 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电影发展
B. 文化产业的资本投资于电影业
C. 观看电影成为市民娱乐的方式
D. 电影艺术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1890年,上海《字林西报》报道:有西人制成新式气球一具,能载八千五百磅之重,升放空中,每点钟行二十五米,各国苟制造此球为行营之用,水陆之兵可以废。对该报道解读合理的是
A. 当时的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 报纸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C. 报纸已成为政治宣传工具
D. 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下面为1931年上海法租界内持证登记的轿车品牌和数量表。这体现出
雪铁龙 | 雷诺 | 标致 | 塔尔伯特 | 德翁布顿 | 德拉哈耶 | 萨尔姆松 | 布加迪 |
424辆 | 235辆 | 79辆 | 21辆 | 20辆 | 8辆 | 6辆 | 4辆 |
A. 交通方式继承了中国的传统
B. 汽车工业在中国已经出现
C. 近代交通文明逐渐传人中国
D. 交通的规则由清政府制定
从19世纪60年代起,对于西方列强提出的在华修筑铁路的要求,李鸿章表示“有反对外国追求铁路让与权的企图的责任”,“只有中国人自己创办和管理铁路,才会对中国人有利”,这体现出李鸿章
A. 强烈地排斥西方事物
B. 对近代文明认识不深
C. 觉察到列强的侵略意图
D. 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
20世纪60年代,中国城市中的许多街道、老字号商店、学校的名称被修改为“反修路”“东风商店”“红卫战校”。这一现象反映出
A. 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
B. 革命者应保持朴素作风
C. 城市民众提倡革命理想
D. 国家政治影响社会生活
1903年10月,南方媒体报道:“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参加乡试时只好装假辫子入场考试。其背景是
A. 留学已成为江南社会的时尚
B. 风俗变迁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C. 满汉民族平等成为历史要求
D. 清政府希望借科举扑灭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