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阳明全集》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

《王阳明全集》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可见,王阳明施教的根本原则是

A. 万物同体    B. 致极良知    C. 人悦易从    D. 随材适性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阳明认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不仅是人所要追求的境界,也是人心的本体,是一切人心而不仅仅是圣人之心的本体,因此王阳明施教的根本原则是随材适性,即指因材施教,适性扬才,故D项正确。万物同体属于认识论,与设问施教的根本原则不符,故A项错误。致极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方法论,与设问施教的根本原则不符,故B项错误。人悦易从不是王阳明施教的根本原则,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东汉和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对比,

 

东汉 

 

唐代

太常

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

太常

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程之事,以八署分而理焉

卫尉

掌宫门卫士,宫中檄循事`。

卫尉

掌邦国器械、文物之政令`

少府

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

太府

掌邦国财货之政令。

太仆

掌车马。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用;大驾则执驭。

太仆

掌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

 

对其中变化趋势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中枢权力职官分离趋势加快    B. 皇室与国家财政逐渐分离

C. 中枢权力分工明确互相制衡    D. 实现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

 

查看答案

墨法皆尚贤,墨子云:“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韩非则认为君主应用贤能的“法术之士”,“所谓贤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这说明与墨家相比,法家的“尚贤”更重视

A. 确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B. 任能与重法术相结合

C. 法、术、势三者结合    D. 反对世袭制任人唯亲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标准化的铁轨上,几匹骡马拉着笨重的火车头和一车一车的煤炭,往来于唐山和胥各庄之间。这样的情景,一直持续到中法战争爆发的前夕。随后,出于对用煤量的激增,清廷终于解除对火车头的禁令,并同意从英国购买两台3轴的水柜蒸汽机车。

——《铁路国有与晚清大变局》

材料二中国的铁路比世界上最早建成的一批铁路晚了约半个世纪。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被清政府赎回并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于1881年通车;这条长约十千米的运煤铁路,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带来不小的影响,揭开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序幕。

——整理自《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内部对在中国修筑铁路的不同态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晚清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估算,1920年,旧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三种资本所占的比重,外国资本70.4%,官僚资本1.14%,民族资本18.2%,1936年,外国资苯78.3%,官僚资本5.4%,民族资本16.3%,1949年,外国资本10%,官僚资本72%,民族资本18%。也就是说,民族资本始终只占18%左右,未能超过1/5的水平。1956年1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民族资本家荣民企业继承人荣毅仁说:“通过我经过的道路,我自已认识到,走这个(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出路。

——摘编自姜铎《资本主义此路不通——旧中国民族资本发展中的历史教训》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说明。(要求:根据材料提出观点,分析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湖州太湖婆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因为有了太湖缕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熟、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

——摘编自陈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

材料二

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

——摘编自吕思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