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是近代政治观念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是近代政治观念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朕即国家,……为了百姓本身的利益,国君应当使他们无条件服从。只有当全部权力完全集中在唯一的国君手里时,臣民的幸福和安谧才有保障……臣民没有权利,只有义务。”                                                                 

—— (法)路易十四(1638-1715)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第六条 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法)《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

材料三  1908年,清政府在出洋考察各国政治的基础上,融合皇族和立宪派等多方利益要求,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宪法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涵盖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条、“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三条、规定“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附录)第一条、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第二条、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第三条、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第六条、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摘编自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材料一、二中“民”的内涵有何不同?

(2)《钦定宪法大纲》是两种“民”的意识影响的结果,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并简述其影响。

 

⑴差异:体现臣民意识VS体现近代公民意识 君权至上(民绝对服从君主统治)VS主权在民 民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缺乏主体意识和权利)VS平等意识(自由平等) ⑵成因: 臣民意识成因:长期封建专制,受德日政体影响;自然经济主导;封建思想依然浓厚 公民意识成因:立宪派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启蒙传入。 影响:从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有利于近代公民意识的觉醒;本质是维护清王朝统治(封建色彩浓厚);客观上推动辛亥革命爆发 【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走出各自的内容,找出角度进行比较即可。根据材料一“国君应当使他们无条件服从”“朕即国家……全部权力完全集中在唯一的国君手里”“臣民没有权利,只有义务”和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等信息可从“民”的意识、掌握权力的对象、“民”的地位等方面比较内涵不同即可。 (2)第一小问,关于臣民意识成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受德日政体影响、自然经济主导、封建思想依然浓厚等方面思考作答;关于公民意识成因的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立宪派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启蒙传入等方面思考作答。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民主化、公民意识的觉醒、本质是维护清王朝统治、客观上推动辛亥革命爆发等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战后欧洲国家主要选择了两条复兴的道路:在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政府承诺明确的计划和无可置疑的党的坚定领导下的方向感;在西欧,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依靠自由市场和政府控制的结合来转化遭到战争毁灭的社会。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工业化道路选择依据具体国情

B. 计划经济与自由主义政策之争

C. 二战之后欧洲国家的正式分裂

D. 强化政府在经济复兴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内外政策,依据史实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国家干预,扩大对企业的投资    B. 国家垄断,奉行贸易保护政策

C. 增强国力,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D. “美国优先”,导致二战爆发

 

查看答案

19世纪自由放任学说成为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20世纪初,英国思想家霍布豪斯认为:社会条件和公共福利的改进,将使个人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自由将随之增加。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干涉措施,为自由提供基本的社会条件。这一变化

A. 说明国家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B. 导致英国最终放弃原有经济政策

C. 基于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形势变化    D. 是为了应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巨变

 

查看答案

《查士丁尼法学阶梯》记载:元首所决定之事也有法律的效力,因为人民已依颁布的关于其谕令权的王法,把自己的一切谕令权和权力授予给他个人。这表明罗马法

A. 蕴含遵循契约的精神

B. 着力维护帝国的权威

C. 标志元首制最终确立

D. 制约公民意识的形成

 

查看答案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这一思想

A. 强调农、轻、重发展并重    B. 吸取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C. 成为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