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帝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神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
A. 得到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一致认可
B. 开始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C. 理论体系日渐完善并走向科学化
D. 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
B. 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C. 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D. 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
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这说明王守仁
A. 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
B. 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C. 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
D. 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刘宗周对王守仁学说有一个十分洗练的概括:“先生承绝学于词章训诂之后,一反求诸心,而得其所性之觉曰良知。……良知为知,见知不囿于闻见。致良知为行,见行不滞于方隅。即知即行,即心即物,即体即用,即功夫即本体,即下即上,无之不一。”这说明王守仁的心学是( )
A. 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 B. 背离理学的基本思想
C. 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 D. 维护统治的官方哲学
《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这一做法旨在
A. 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承
B. 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
C. 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
D. 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
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这种思潮的出现
A. 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B. 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
C. 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
D. 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