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1月,中美、中英签订的新约规定:“废除美英在华的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及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美英自动放弃这些特权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扩大侵略促使美英放弃了侵华政策
B. 中国抗战客观上支援了美英反法西斯战争
C. 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
D. 中国人民长期坚持不懈斗争的结果
1939年2月,奉中共中央之命,叶剑英率一批得力干部,参加创办国民党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训练内容包括军事教育,以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及爆破技术为主;政治教育,以民众运动及游击战政治工作为主。据此可知国民政府
A. 推进国共合作彰显团结御侮精神 B. 重视发动民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C. 学习人民军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D. 调整战术应对抗日战场形势变化
中国第一套完整、系统的新式教科书是1904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最新教科书》。教科书不仅参考了日本教科书的经验,还聘请参加编写和审订日本教科书的日本人参与编写。该教科书浓厚的“日本元素”表明
A. 中国人期冀国家富强的愿望强烈
B. 外国侵略势力力图控制中国教育
C. 日本在华侵略势力占据优势地位
D. 中国与日本的文化教育传统相近
“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
A. 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
B. 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
C. 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
D.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
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制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璨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 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等级观念变动
C. 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
D. 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影响
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
B. 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
C. 《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
D. 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