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从1872-1911年3320名官费留学生中,学文科与学军事的占76.32%;1901-1908年中国新知识界所译日、英、美、法、德、俄等用533种书籍中,社会科学类计有413种,占77.49%。这表明当时
A. 政府主导对外文化交流
B. 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C. 正统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D. 思想启蒙目标得以实现
明朝时,出现了刘球、将钦、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土大大形成“阉党”。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 宦官权力的加强
B. 宰相制度的废除
C. 士大夫信仰的丧失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唐中期以前,“客户”指外来户,在户口统计时与“土著”加以区分。唐中期以后,没有常产的贫民、佃户成为“客户”的新含义,而有田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到了宋初,全国户口统计变为主户与客户并列。这些变化
A. 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B. 导致均田制的崩溃
C.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加剧
D. 适应城市经济发展
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旅行记、地方志和异物志,如吴人康泰的《扶南传》、佚名的《交阯外域记》、晋人释道安的《西域记》、竺法维的《佛国记》等。这反映了当时
A. 造纸术促进了书籍的流传
B. 对外交流促进知识结构更新
C. 探知外部世界成为社会共识
D. 经济发展推动对外交流兴盛
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卿李斯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
A. 廷议制有利于王权加强
B. 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
C. 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
D. 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
经过百年的求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促使工业经济短暂发展的政策因素有哪些?
(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担负起工业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为此,采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指出工业化的积极影响。
(3)1984年,为了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