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巨变,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西方有位学者写了...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巨变,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在欧洲、亚洲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材料二: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名作。影片从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侧面描述了二战使欧洲受到重创, 1946年底到1947年初欧洲遭遇百年罕见的严寒,其经济呈现出一派衰败的景象,西欧经济面临崩溃。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三: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这使美国政府意识到,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稳定欧洲、复兴欧洲成为关键。“马歇尔计划”应运而生。接受马歇尔计划的西欧国家,其经济计划受美监督,撤消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率。为促使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与美国一致,美利用“马歇尔计划”使法国就范。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背景。有人说,马歇尔计划是一箭三雕,对此你如何理解?

材料四: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五: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3)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 你对“美苏冷战”如何评价?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 (2)背景:西欧政治、经济面临危机;美苏战时盟友关系的破裂;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全球扩张主义的实施。 马歇尔计划是一箭三雕,结合材料我的理解主要是说马歇尔计划的影响:①恢复和发展了西欧经济,稳定了西欧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推动了西欧各国经济协作和一体化进程。②使西欧受控于美国,有利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称霸世界;③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④降低西欧各国关税,使美国的商品占领西欧市场,(或开拓了美国商品市场)。⑤导致了欧洲的分裂,加剧美苏冷战程度 (3)评价:积极方面:①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③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机遇,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崛起。④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消极方面: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局面。 或答①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②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战后冷战格局的形成。从冷战格局的背景、形成过程和影响等方面来分析。 (1)第一小问应从作者研究的主线“美苏对抗”来考虑,之所以本书评论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后数月”是因为美苏对抗起源于此时,而结束于“苏联的解体”则是因为美苏对抗从此结束了;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相关冷战下欧洲冷战与亚洲局部热战的国际关系相关历史事件即可。 (2)从材料“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这使美国政府意识到,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稳定欧洲、复兴欧洲成为关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马歇尔计划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对西欧的渗透和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等方面来分析答案。 (3)根据材料“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评价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依据材料你能得出的最佳结论是

A. 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 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查看答案

西方历史学家卡洛·齐波拉指出“采用煤炭作为家庭以及手工业的燃料使得英国踏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中国学者李伯重指出“由于缺煤缺资源江南不可能出现能源革命以及材料革命,因此当然不可能发展到近代工业化”。这表明

A. 地理条件决定经济发展速度

B. 能源是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能源部门

D. 能源缺乏是中国落伍的首因

 

查看答案

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曾对工厂用工问题、工人的劳动时间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并于1833年颁布《工厂法》等法律。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 1832年议会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B. 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 议会通过立法干预社会经济和生活

D. 马克思主义已在英国广泛传播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A.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 带来技术突飞猛进

C. 增强改造自然能力    D. 促使科学奖项设立

 

查看答案

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下列史实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 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 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

C.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