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梁泉《我们只要一个中国》

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评价材料三中关于“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的观点。

 

(1)表现:“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因素:政府“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封建剥削方式发生变化,租佃关系日益发展;雇值制度的推行,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3)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材料三的观点符合史实。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市”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等方面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再据材料一“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土地买卖、租佃关系、雇值制度的推行等方面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2)本题根据材料二“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市民阶层、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文化繁荣等方面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本题据材料三“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即可说明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再据材料三“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并结合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即可从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评价材料三中关于“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的形成”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氢。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发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冬。……勤苦如此,尚遇水旱之灾,急政暴敛,……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依据材料一,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有哪些特点?“有财不行商”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哪种社会思潮?

 

查看答案

《全球文明史》中写道把苏联建设成为一个全面的工业社会,并要在国家的全面控制下而不是靠私人的创新才能和私人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完成这项工作”。材料中的“这项工作”

A.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B. 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C. 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 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查看答案

列宁曾说过,这是“踏上了真正社会主义的收购粮食的道路,使粮食不再是商品,不再是投机的对象”。这表明当时

A. 粮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经济保障

B.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不应有市场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人民利益

D. 列宁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查看答案

在1904年印行的《上海工部局治安章程》中已有《马路章程》17条,其中规定:行车一律靠左边道路;超车必须从右边向前;车辆转弯须慢行,驾驶员必须伸手示意;车辆不得疾驶等。这主要说明

A. 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B. 中国的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C. 近代中国的交通业滞后于西方

D. 临时政府注重交通文明培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